以中國為例,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前,中國提出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-45%的承諾。
不論是黑臭水、兩汙處理現場,還是河流、湖泊等自然保護區,這樣邊查看設施邊複核數據、邊采集樣本邊評估項目實施效果的身影經常出現——他們就是深入山水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人員。從水汙染防治到土壤環境整治,近幾年,資源環境審計項目一個接著一個,這充分表明我國推動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力度。
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認為,自然資源屬於公共產品的範疇,特別是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水域等自然資源兼有典型生態環境的屬性,難以完全通過產權和市場的方式進行有效保護,需要借助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來加強保護。新修改的審計法不僅讓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上升到法律層麵,也讓生態賬這個新名詞越發耳熟能詳。目前,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要包括三大塊內容,除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,還有生態環保資金審計和生態文明重大政策措施專項審計。
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常說政策落實到哪裏,財政資金使用到哪裏,審計就跟進到哪裏。我國地大物博、環境多樣,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究竟怎麽審,內容和重點分別是什麽?摸清生態家底和其他審計相比,區別在哪裏,難點又是什麽?主要就是回答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類自然資源是多了還是少了,生態環境是好了還是壞了。
將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寫入法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,有利於引導地方黨政負責人調整自己的政績觀,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能兼顧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,打造生產發達、生活美好、生態平衡的格局。
資環審計涉及麵廣、內容複雜,特別是有部分問題還屬於陳年舊賬。來源:CCTV4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專題:美國一核潛艇撞上不明物體。
原標題:撞了一個月。報道說,事故導致核潛艇前部的壓載水艙損壞。
報道說,調查結論目前已移交給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卡爾·托馬斯中將進行審查,並決定是否對這一事件采取額外的追責行動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月曾明確表態,長期以來,美方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,在南海興風作浪,對地區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和重大風險。
(作者:梅河口外圍資源)